極速100米|魚豐(2025)
- Rachael Ho
- Nov 7
- 4 min read
這段距離賦予了時間權力。
這段距離決定了人類的價值。
我為這段距離賭上了人生。這段距離是100米。
這並非一部熱血運動番,而是關於「為何而跑」與「如何繼續跑下去」。故事從富樫與小宮在小學相遇展開,他們是天賦與熱情的代表,也是彼此的對照。
富樫自小便被譽為全日本跑得最快的小學生。在他眼中,速度是答案,是自我價值的證明。然而,天賦終有窮盡,隨著年齡漸長,他的成長逐漸停滯,競爭從 0.1 秒縮小到 0.01 秒差距。他無法承受對失敗的恐懼,最終從第一名滑落至最後的現實。
相比之下,小宮並無天賦,跑步的初衷只是為了逃避痛苦的現實。當他在校際運動會上贏得人生第一塊金牌時,第一次感受到勝利的榮耀,同時無法再單純為快樂而跑。他為了勝利可以不顧舊患,甚至冒險採用危險的跑法,最終成為短跑界的王牌。勝利的執念卻逐漸沖刷掉了他的熱情。
正如絕對王者財律曾言:「第一名看到的景色是空無一人的跑道,與最後一名一樣。」即使他們的處境對調,風景依舊一樣。他們不知道為何跑,也不知道如何繼續跑下去。
在最後的決賽中,富樫與小宮再次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。即使心中仍充滿迷茫與苦惱,因為有旗鼓相當的對手,在這短短十秒裡,他們重新感受到對勝利的渴望與對跑步的熱愛。電影有一幕聚焦於他們飛速向前的雙腳,從當下的運動鞋切換到小學時那雙簡陋的跑鞋,彷彿回到那個純粹因為熱愛跑步而奔跑的年少時代。
衝線的瞬間,誰是冠軍已經不再重要。富樫與小宮的那抹笑容,是久違的快樂。電影在這一刻嘎然而止,沒有揭露冠軍,也沒有交代富樫的腳傷。這樣的停頓卻是最完美的結局。
這部作品有著奇妙的對照感,同一句話、相似的命題,在不同的時間點展現截然不同的意義。
只要在一百米內跑得比任何人快,一切問題就能解決。
富樫在電影中共說了兩次這句話,兩次都對著小宮。第一次是小學時期,身為短跑天才的富樫堅信,只要跑得最快,就能找到歸屬,解決人生的所有難題。他希望小宮不要為逃避現實而跑,而是相信「跑得最快,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」。
然而,這句話到了25歲的富樫口中,已從少年時的自負轉化為成年後的掙扎。他已不再是天之驕子,現實的壓力、退役的危機與腳傷的折磨而無路可退。當小宮因被不在意紀錄的海棠超越後,開始質疑自己跑步的動機時,富樫再次拋出這句,而這次他所表達的是,只要在你喜愛的運動裏全力以赴,就可以拋開那些一切不安,無論是內心空虛還是現實桎梏,因為跑步時的幸福感是不會被奪走。
如果閉上眼睛逃避,只會停在原地,哪裡也去不了。要逃跑,就得睜開眼睛。
小學時期的小宮為了逃避現實而選擇讓他痛苦的跑步,這是消極的。一般認知裡的「逃跑」也是如此,總是帶著可恥與懦弱的意味。海棠卻為「逃跑」賦予新的定義,這也呼應近年所推崇的觀念:「逃跑雖可恥但很有用」。
海棠身為「萬年第二」,雖有天賦,卻無法撼動天才跑手財律的地位。然而,他依然在跑道上奮力奔跑。在日本田徑錦標賽中,當人們認為冠軍只會是財律或小宮時,海棠卻在準決賽中跑出人生最佳成績,甚至擊敗宿敵財律,闖進決賽。他的「逃跑」不是逃離,而是一種積極的抗爭。他用近乎倔強的姿態,努力「逃離」命運的枷鎖,證明自己的能力。
逃跑可以是像小宮那樣閉上眼睛,避開現實的痛苦;也可以是像海棠那樣睜開眼睛,拼盡全力改變命運。
作為一位未讀漫畫便觀影的觀眾,即使電影對小宮的刻畫稍有不足,但整體瑕不掩瑜,無損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。特別是高中雨戰那一幕,真是精彩絕倫。動畫運用了「一鏡到底」的技法,從運動場室內走向雨中的跑道,連綿不斷的大雨、選手們神情各異,以及比賽前的短暫空檔,將緊張感推至極致。
監督岩井澤健治選擇以轉描技術(Rotoscoping)取代公式化的 3D 建模,讓角色動作更自然、更寫實,尤以雨中的賽跑場景最為出色。當小宮領先、富樫失利時,雨勢愈發猛烈。比賽終點瞬間,畫面從彩色變為黑白,雨聲加劇,象徵雨水的白色線條逐漸變粗,彷彿是富樫焦躁的心境將賽道上的選手一同吞沒。
結尾更是神來之筆,富樫與小宮衝線前猝不及防的一抹微笑,點到即止,卻足以打動人心,讓我久久無法平復。
希望、失望、榮光、挫折、疲勞、
滿足、焦躁、成就、喜怒哀樂——
把這一切都凝縮在那段距離裡,去品味那極致的10秒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